把国内所有大龄竞走选手集合起来,用高待遇刺激他们继续训练,开始“第二次创业”,这是王魁组建国内首家田径俱乐部的初衷。于是,赵永胜等一批竞走精英竞相投奔求贤若渴的重庆俱乐部和名师麾下,并与俱乐部签下直至2001年的合同,而资格的归属问
题却无形中被搁置了起来。
尚未与原籍理顺关系,重庆俱乐部的所有注册也尚未得到田径中心的批准,赵永胜等人又跑到湖北签了另一个合同。面对两份合同,国家体委田径管理中心至今未能做出终裁。而王魁却放出风来,如果判定湖北那份有效,他将对簿公堂!
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关键不是运动员该不该跳槽,而是如何使跳槽有法可依。记者曾追问重庆方面与赵所签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应,对方亦是一脸的茫然。
将赵永胜等人出走仅看作是追逐实利的恶果,显然过于简单。据队员反映,重庆俱乐部的训练与财务,完全由王魁独揽,为节省开支,他甚至让队员轮流买菜做饭,医药营养费长期拖欠不报。训练上也大不如从前那么敬业。而王魁也有一肚子苦水。他说,俱乐部挂牌后,政府、企业两方根本就不露面,有关俱乐部的规章、制度无从下手。作为俱乐部主任兼主教练,事无巨细全由他一个人管。
在竞走俱乐部职业化改革的过程中,看来一个科学、健康的机制也要应运而生。